□晚報記者景觀設計 李勝南 報道
  在距離上海1100多公里的湖南省漣源市伏口鎮大伯村,有一所新聞晚報冠名的希望小學——上融資海新聞晚報福和希望小學。在過去8年裡,這所學校和新聞晚報之間,有很多往來,這些往來,並非出於禮儀,而是出於情義。
  去漣源
  福和希望小學的校舍垮塌發生在2005年5月份,接受上海的愛心捐款後,新的三層教學樓在當年9月開學之前落成了,新聞晚報領導上山參加新學期開學儀式,同時派出記者到山上支教。支教團隊由李勝南、吳繁、肖波和孟錄燕四個女記者組成,每次派出一人,支汽車借款教持續近一個月,漣源電視臺還據此跟拍了紀錄片 《接力》。
  對於這些孩子而言,這些能夠傾聽他們心聲的“大朋友”是很難得的,因為他們身邊多是祖票貼輩,爸媽的關心往往只能通過電話傳遞。
  除了支教,新聞晚報人還與幾十名特困學生結成對子,一對一幫扶,新聞晚報與福和希望小學的情誼就這樣結下了。現在裝潢,由記者對口幫扶的學生們,最大的已經二十歲,是大學二年級學生了。
  對於以報社名字命名的這所希望小學,新聞晚報人一直掛念著。2006年初,報社車友會自駕進山,給孩子們送去書籍和學費;2007年底,報社邀請超女譚維維上山支教獻愛心;2010年,晚報人給孩子們帶去嶄新的籃球架、乒乓球台;2011年,晚報人帶著上海各方的愛心,為希望小學捐建了一個電教室……這樣的捐建還在繼續。
  來上海
  2006年元旦,在新聞晚報的迎新晚會上,出現一批不尋常的客人——福和希望小學的校長、老師帶著6個學生來到了上海。
  不善言辭的校長熊才生幾乎落淚,他說自己帶來的是鄉親們對全體晚報人的感謝和敬佩。一包包炒花生、紅薯乾,一雙雙棉鞋、鞋墊,都是鄉親們親手做的,一定要他帶給晚報人。夜游浦江、參觀豫園、科技館之後,孩子們說,“我們一定會好好讀書。”2010年世博會召開後,新聞晚報邀請福和希望小學的師生再赴上海參觀。
  來到大城市,不只是長見識,對這些孩子來說,更重要的是他們心裡埋下了希望的種子。
  8年過去了,曾經嶄新的教學樓牆上已是印跡斑斑,曾經的老校長退休了,曾經的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,曾經的學生已長大成人,不過,他們心底,還有新聞晚報,還有新聞晚報人帶給他們的溫暖。
  (原標題:那座新聞晚報命名的學校還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csjrusvpd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